全屏 邱县街道地图 邱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邯郸邱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邯郸地图 辖区: 【曲周地图 | 魏县地图 | 馆陶地图 | 广平地图 | 鸡泽地图 | 邱县地图 | 永年地图 | 肥乡地图 | 磁县地图 | 涉县地图 | 大名地图 | 成安地图 | 临漳地图 | 邯郸地图 | 丛台地图 | 邯山地图 | 复兴地图 | 峰峰矿地图 | 武安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河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邱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邱县为邯郸市管辖,地处东经115°03′02″∽115°19′10″,北纬36°38′08″∽36°57′49″之间,位于黑龙港流域上游、华北平原腹地。总面积448.789平方公里,纵长36.3公里,横阔24公里,东及东南与临西、馆陶接壤,西与西南与曲周相连,北与平乡、广宗、威县毗邻。北距首都北京400公里,西北距省会石家庄197公里,西距邯郸市、京广铁路75公里,东距京九铁路50公里。现辖2镇5乡21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0.2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份。

中文名称: 邱县
所属地区: 中国 河北
地理位置: 东经115°03′02″
面积: 448.789平方公里
人口: 20.2万人

目录

简介
地理分布
历史沿革
现状
县长介绍
文化艺术
教育
  1. 邱县第一中学
  2. 邱县实验中学
  3. 邱县实验小学
县域经济
  1. 以“两白一绿”为主导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2. 突出特色培树“两白一绿”主导产业
  3. 反弹琵琶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4. 强化措施推动县城经济再上新台阶
道路工程
产业

简介

   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级优质棉基地县”、“国家商品棉基地”、“全国文明示范县”、“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以“两白一绿”(棉业、羊业、林业)三大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由农业资源大县向农产品加工大县转变的战略性决策,为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夯实了基础。

突出特色培树“两白一绿”主导产业

  县域经济实现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决策贴合实际,产业符合县情,产品适应市场。邱县共有20万人口,90%以上是农民,耕地65万亩,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要想超常规发展,必须立足农业县的基本县情选准突破口,培树壮大产业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依托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宜林宜牧荒地多的优势,县委、县政府从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以及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在反复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把“两白一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在全县扎实推进。一是人均耕地多,特别是纵贯县境的老沙河沿岸宜林、宜牧土地资源丰富;二是农民在三大产业上有着传统习俗和技术优势;三是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为畜产品、纺织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四是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邱县要发展、形象要提升。尤其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经过两年的努力运作,”两白一绿”主导产业的综合效益日益明显。2004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棉花总产居全省第二,棉花加工企业达110多家,初加工能力17万吨;纺纱企业8家.纱锭55000只;织布印染企业5家,加工能力1200万米。在羊业上,全县羊存栏近40万只,屠宰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7300吨,从业商户1500余家。年产值过2亿元,吸收农民就业1.2万人。林业上,两年造林500余万株,从县城到乡村到处绿树掩映,芳草碧绿,“绿树村边合,碧水绕乡村”,人与自然相映成趣。

反弹琵琶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农业县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反弹琵琶倒过来抓。走以工促农、以工带农的路子。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建设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棉业发展上突出了深加工增值,重点抓好了“两手”:一手抓现有加工企业的挖潜整合。完成了神龙公司宽幅布漂染、天女棉业公司增上宽幅织机等一批技改项目,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一批民间资本进入棉花加工领域,棉花加工群体初具雏形。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白婆婆”棉业集团的职能.严格质量标准,统一开拓市场,创响了“白婆婆”品牌。一手抓招商引资,投资新上棉花加工企业。总投资均在1000万元以上的富仕棉业、龙兴棉业先后”落户”邱县。在羊业发展上突出抓龙头企业建设和扩群、改良。县委、政府确定了“小规模、大群体”的扩养路子。为强化政策扶持,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补贴。为增强龙头带动作用,加大了对原有加工、储运龙头的扶持力度。“信誉斋”牌牛羊肉走俏京津200多家超市和高档宾馆。同时,积极谋划建设新龙头,总投资3000万元的康远肉食品公司,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集牛羊屠宰加工、储存和肉羊育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养羊业的发展壮大。为提高产品品质,我们从北京引进建设了兴绿原公司,推广胚胎移植技术加快品种改良,引进波尔山羊、无角道塞特世界顶尖优种羊500只,年改良本地羊能力达2万余只。
  在培育林业上,县委、县政府把造林工作作为一项富民产业运作,作为一个生态项目来打造。把市场机制导入林业产业,明确了林业产权,创新造林机制,植树378万株的巨大成果。此外,围绕打造生态林业县品牌,突出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招商,林纸一体化项目被列为全省50个重点招商项目之一。

强化措施推动县城经济再上新台阶

  立足棉业、羊业、林业发展的市场优势,努力打造三个品牌:一是打造羊业大县品牌。把养羊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力争到三年内全县羊存栏达到60:5只,实现人均3只羊。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羊业发展新机制,使养羊业在规模、品质和集约化经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发放规模,最大限度地满足养羊户的需求,每年发放养羊贷款1000万元以上。全面提高羊只品质、提升羊业质量,加快改良本地羊步伐,力争三年内把我县建设成辐射周边的优种羊基地县。做大做强羊业加工龙头,改进陈村牛羊肉加工生产线,抓好相关产品如骨粉、皮革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羊及羊制品的加工转化率。经过3年努力,把我县建成全国知名的肉羊基地和优质种羊基地。二是打造棉花加工大县品牌。继续推进棉花加工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增上棉花精深加工项目。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县内务棉花加工企业改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工艺,加强内部协作.组建紧密型或松散型棉花经营联合体,实现利益共享。以县棉花企业集团为依托,打造全县棉花加工企业的“航母”,提高棉花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构建集轧棉,榨油、纺织、印染、服装为一体的企业群使棉花这一龙型产业具备相当规模。三是打造生态林业县品牌。建设林业生态县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要适当扩大经济林面积,大力实施环县城、环乡镇、环村庄绿化,以城镇、村庄为支点,搞好林业生态村建设。以项目建设拉动林业发展,使林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当家产业。
  三年后,邱县要成为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良好结合、闻名全省全国、独具特色、蔚为壮观的平原森林县。

道路工程

  县交通局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县政府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列入2008年民心工程后,县交通局精心组织,加强监管,着力为沿路村庄致富增收打通“瓶颈”、奠定基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实施民心工程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树立邱县交通形象的重要保证。为此,该局始终把实施民心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及早谋划,精心部署,严格落实各种督察制度。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地方道路管理站站长、运输管理站站长为成员的民心工程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文件,并就如何实施好民心工程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各项民心工程稳步推进。
  二、明确目标,确保进度
  2008年,县交通局承担的民心工程共两项,一是对原来小康达标期间修通的村路进行改造修补,共涉及2个村3公里道路。截止目前,新马头镇布路店1.5公里的村道改造工程已经完成;香城固乡谷庄村的村道改造因地跨两个县(市)区,目前正在积极与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协调占地问题。二是投资20万元打造亮点农村客运线路一条。该项目是由市交通局统一规划,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待市局计划下达后即可开工建设。
  三、采取措施,全力推进
  为实现民心工程建设的任务目标,该局严格质量管理,落实项目责任,严把施工各项关口,确保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不出问题,真正把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成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工程。一是实行工程项目责任制。将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包干到工程技术人员,每一条道路都由专人负责,并且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项目负责人严格按照职责要求,负责工程协调和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进度控制等工作,并实行“优奖劣罚”制度,对按期完工,质量合格的给予奖励,对工程出现重大问题的给予处罚。二是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政府监督、法人(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具体施工中,严格把住路基碾压、原料级配、混凝土浇筑、路面养生和检测报验五个关键环节。三是成立民主监督管理小组。今年该局进一步完善了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制度,对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实行“阳光操作”,由乡村级干部及农民组成乡村民主管理小组,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监督,给群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龙型经济的战略决策,为了实现我省养羊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
  一、养羊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省畜牧经济的发展,养羊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资源利用率高、技术易掌握等优势,已成为我省畜牧业的发展重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我省养羊业发展的特点:
  一是生产指标稳步增长。
  “九五”以来,我省以发展草食畜为重点,对养羊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2001年,全省羊存栏2120.39万只(其中山羊969.95万只,绵羊1150.44万只),比1995年增长35.43%,居全国第五位;羊出栏1928.92万只(其中山羊出栏877.56万只,绵羊出栏1051.36万只),比1995年增长60.06%,居全国第4位;羊肉产量25.37万吨(其中绵羊肉14.97万吨,山羊肉10.4万吨),比1995年增长51.28%,居全国第五位;羊毛产量32165吨(其中绵羊毛27475吨,山羊毛4690吨),比1995年增长50.22%,居全国第四位;羊绒产量1018吨,比1995年增长87.82%,居全国第二位。各项指标稳步增长。
  二是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退耕还草、防沙治沙、禁牧舍饲政策的出台,养羊业正在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变放牧为舍饲,变分散饲养为规模饲养,规模化舍饲圈养和养羊小区建设逐渐成为我省养羊生产的主要形式。目前全省规模羊场114个,存栏羊3.89万只;养羊小区146个,(其中山羊小区60个、绵羊小区86个),存栏羊175.94万只,出栏159.51万只。这些规模羊场和养羊小区的建立,对推动全省养羊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是良繁体系逐步完善。
  近几年,我省相继引进了波尔山羊、无角道赛特、萨福克、美利奴、德克赛尔、杜泊、蓝德瑞斯、小尾寒羊、辽宁绒山羊、内蒙绒山羊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强化了种羊场和羊改良站点建设,优质种羊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羊的良种化程度显著提高。已有19个饲养管理规范的种羊场通过了省级鉴定验收,大大提高了种羊生产的档次和水平。羊配种改良站点发展到803个,年可配种改良母羊52万只。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运用于种羊繁育,加快了种羊的扩繁速度。
  四是羊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近几年,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大厂夏垫、邱县陈村、献县本斋等肉羊屠宰加工基地,以及唐县肉联总公司、新乐清真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孟村津南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等6家较大规模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对肉羊的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2001年全省年加工羊肉4.5万吨,产值6.1亿元,利税6636.6万元。形成了以清河为中心的羊绒生产、加工和交易市场,和以辛集、留史、大营等专业交易市场为龙头的皮革生产、加工区,羊毛、羊肠衣加工也有一定发展。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养羊业发展较快,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总体生产性能不高、良种化程度低。
  目前各地饲养的绵、山羊品种主要以本地品种为主,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世界高水平绵、山羊平均胴体重为29千克/只和17千克/只,而我省绵、山羊平均胴体重仅为15千克/只和12千克/只。
  二是改良站点少。
  我省羊配种改良站点数量少,辐射范围小,多数改良站点设备老化,人才缺乏,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种羊供需链条,现有良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是饲养管理比较粗放。
  我省多数地区养羊业仍以四季放牧、靠天养畜、分散经营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为主。养殖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较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现代养羊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四是加工业发展滞后。
  目前我省羊肉加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90%以上的是生鲜肉,加工的羊肉产品多以冷冻卷肉为主,羊肉产品加工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皮革和皮毛加工企业数量不少,但加工深度和精度不够,缺少名牌产品。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形势分析
  我省发展养羊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位优势。我省地处北温带、中纬度,气候条件适宜养羊业生产。养羊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我省环绕京津两大高消费区,地处南北枢纽、东西要道结合部,地理、市场环境优越。北京为筹办2008年奥运会,养殖业正在向周边地区转移,为我省养羊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
  2、资源优势。全省草场面积7500多万亩。全省耕地面积646.59万公顷,粮食产量3200万吨,年产秸秆3000多万吨、饼粕、糠麸、糟渣1000多万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各市正下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油作物),向三元种植结构(粮、油、饲料作物)转变,建立稳产、高产饲料地。各市还利用撂荒地、轮作田和中低产田,实行退耕还草、粮草轮作,饲草饲料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结合秸秆过腹还田技术的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逐步建立,为养羊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3、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由于我省养羊成本相对较低,羊肉价格为国际市场的50-70%,羊肉出口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省是羊绒出口大省,以清河为中心每年各类无毛绒加工量占全国65%-70%,高档山羊绒出口占55%-60%。到2005年,其他国家将完全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限制,这对于我省羊绒业来说,原料的绝对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加入WTO后,为我省养羊业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畜牧业做为全省农业的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加快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的调整重点。从长远看,河北省畜牧业在畜禽品种结构上要坚持“稳定发展猪鸡、重点发展牛羊兔”的方针。根据我国传统食品结构的逐步调整和市场需求,近年来,猪、鸡产品市场饱和,利润下降,而羊产品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广阔,价格较高,吸引了大量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员投资养羊业。同时养羊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掌握等优势,适合贫困地区发展,已成为我省扶贫工作的首选项目。
  (二)指导思想
  我省养羊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推广舍饲圈养综合配套技术,发展养殖规模,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养羊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全省养羊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1、2005年发展目标:
  推广舍饲养羊技术,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壮大龙头,推动养羊业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进程。
  羊存栏2600万只,出栏3000万只,羊肉产量36万吨,羊绒产量1250吨。
  配种改良站点发展到1050个,良种覆盖率达到78.8%。
  出栏羊只个体产肉量提高10%,绒山羊个体产绒量提高7%。
  规模羊场发展到150个,养羊小区发展到176个。
  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5万公顷。饲料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普及率达到60%;
  培育羊肉产品加工龙头4个、羊绒加工龙头1个、羊毛加工龙头1个、皮革加工龙头1个、毛皮加工龙头1个。年加工羊肉8万吨,其中精细分割2万吨;年加工羊绒2500吨、羊毛8000吨、皮革700万张、毛皮250万张。养羊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产品加工业增加值8亿元。
  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和新技术推广示范四大基础设施体系得到初步完善。
  2、2010年远景目标:
  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羊只饲养方式的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传统的养羊方式,全面提高养羊生产的科技含量。把我省从养羊大省建成养羊强省,实现养羊业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发展。
  羊存栏2900万只,羊出栏3500万只,羊肉产量45万吨,羊绒产量1500吨。
  规模羊场达到200个,养羊小区达到230个。
  配种改良站点发展到1500个,羊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出栏羊只个体产肉量提高15%,绒山羊个体产绒量提高10%。使我省肉羊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167万公顷。饲料产品合格率和普及率达到100%。
  羊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实现羊只的标准化生产,使产品达到安全无公害标准,大型羊肉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
  培育羊肉产品加工龙头9个、羊绒加工龙头3个、羊毛加工龙头2个、皮革加工龙头2个、毛皮加工龙头2个。年加工羊肉20万吨,其中精细分割5万吨;年加工羊绒3500吨、羊毛10000吨、皮革800万张、毛皮350万张。养羊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2亿元。生产优质肥羔羊肉和分割羊肉,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羊肉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和新技术推广示范四大基础设施体系和羊肉出口基地。
  三、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区域布局我省羊的品种较多。地方品种有: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武安山羊、承德无角山羊、河北细毛羊、河北绒山羊、河北奶山羊。引进品种有:夏洛莱羊、无角道赛特羊、萨福克羊和波尔山羊等。根据省内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各类绵、山羊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国内外市场对羊产品的需求,以本地母羊为基础,选用优良品种进行杂交,生产优质商品肉羊和绒山羊,提高净肉率和产绒量。坝上、丘陵地区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平原农区要利用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进一步加快发展。
  1、坝上地区:张北、康保、沽源、尚义、丰宁、围场6个县突出发展肉用绵羊。引进德国美利奴羊、无角道赛特羊改良本地羊。
  2、燕山、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以发展肉用山羊和绒山羊为主。引进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提高产肉性能,逐步建成肉用山羊生产基地;引进辽宁绒山羊和内蒙绒山羊改良本地绒山羊,提高羊绒品质,逐步建成羊绒生产基地。
  3、平原农区:以发展小尾寒羊为主,引进萨福克羊或无角道赛特羊改良小尾寒羊,进一步提高产肉性能。
  (二)发展重点
  1、种羊场和配种改良站点建设。对18个省级重点种羊场,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良种羊。在养羊相对集中的地方,新建扩建一批改良站点,扩大优质种公羊的利用率和母羊的改良面。河北绒山羊要进一步选育提高,在对引进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的同时,加大改良力度,加快培育河北肉羊新品种。
  2、加工龙头建设。按照我省羊产业发展的布局和区域优势。重点在张家口、承德、沧州、石家庄、保定、廊坊、邢台市建设羊产品加工企业,使之和养羊基地协调发展。屠宰加工重点支持唐县肉联总公司、新乐清真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孟村津南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皮革加工重点支持辛集皮革城、蠡县留史、枣强大营等一批企业,羊绒加工重点支持河北三力羊绒集团等重点企业。
  3、养羊基地建设。在张家口、沧州、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6市分别建3个养羊基地县,每县建5个养羊小区;在承德、廊坊、邢台、衡水、秦皇岛5市分别建2个养羊基地县,每县建5个养羊小区。抓好以廊坊种羊场为重点的养羊园区建设和河北威特公司良种肉羊繁育基地。
  4、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坝上丘陵区要选择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采取有效的改良措施,加快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建设,到2005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000万亩,改良天然草场1500万亩。平原农区要加快种植结业构调整,扩大牧草和饲料玉米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发展秸秆颗粒饲料,到2010年全省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40%。实现每只羊半亩饲料地和一亩优质草地的目标。
  四、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把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养羊业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由政府牵头,吸收计委、财政、畜牧、科技、产业化办等有关部门参加,成立羊产业促进协调小组,加强对养羊业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其加快发展。计划部门要把养羊业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争取资金,扩大规模。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养羊业品种改良、防疫灭病、饲草饲料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力度畜牧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拓宽服务范围。科技部门要围绕阻碍养羊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院所的专家开展科技攻关。
  (二)建设养羊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投入为主体,“五资”并用,鼓励集体企业和个体饲养户投资养羊业,本着“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全省养羊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那些资本雄厚的企业或个人投资养羊业,建设大型养羊场,推行舍饲养殖,使之起到骨干和龙头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养羊业,形成跨区域的龙型规模群体。大力发展“小规模、大群体”养羊小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的集中销售区域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区域性规模群体。规模养羊场和养羊小区要利用沼气等形式抓好粪便处理,发展生态养殖。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进养羊业标准化生产。依托科研、教学单位的人才优势,建立广泛区域合作关系,努力在河北肉用羊新品系的培育、胚胎移植技术、饲料配方研制、主要疫病防治、产品加工保鲜等重点项目上搞好攻关。每个市选择1-2个养羊业基础较好的专业村,建立养羊科技示范园区,推广舍饲养羊配套技术和羔羊当年出栏快速育肥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养羊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训,培养养羊业所需的专门人才,造就成千上万的养羊能手,使养羊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制定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建立肉羊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进肉羊的标准化生产。
  (四)培育壮大龙头,加快养羊业产业化进程。为促进全省养羊业发展,各市应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一批羊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突出抓好羊产品深加工增值,下大力扶持一批大规模、高技术含量、外向型、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加工企业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和生产经营规模扩张,研发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羊产品,使羊肉向精细分割、羊绒向知名品牌方向发展。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创出河北省名优品牌,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养羊集中区要尽快成立养羊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联结龙头和基地的桥梁,组织养养户开展自我服务、自我协调,扩大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养羊业顺利发展。各级畜牧部门要切实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搞好品种改良的基础上,从饲料搭配、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等环节上搞好系列服务,形成上下衔接、互相配套的协作网络。抓紧建立优质牧草良种繁育体系、草地资源监理监测体系和加工销售体系。加强对现有饲料生产企业的标准化达标整顿,对未达到标准的生产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和配套完善,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到2010年全省优质饲料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建立健全各级兽医防检体系,装备必要设备,完善检测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规范羊的疫病防治工作。严把生产场地、运输流通及产品的消毒检疫关,降低羊的主要传染病、常见病的发生率,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各级畜牧部门要严格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 、《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河北省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对种羊场和种羊质量的管理,提高种羊质量,杜绝劣质种羊上市。
  (六)全力开拓市场,努力实现产销联接。养羊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市场开拓,要把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放到第一位。强化销售、搞活流通,实行以销定产,强化产销联接。要通过合同生产,设点销售,定点供货与合作生产等形式,实现产销联接,以稳定和发展生产。要稳定本省城乡市场,大力抢占京津市场,积极扩大三北和南方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省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运销队伍的作用。做到以流通促生产,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着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